Monday, September 29, 2014

2014-09-27 有色世界

近年部分港人對內地人的看法負面,有網民甚至組織遊行示威,當街指罵內地遊客和新移民。教育學院一項研究顯示,超過半數受訪港人認為,新移民享用本港福利較貢獻多,分別有近四成受訪者認為,新移民損害香港經濟前景,甚至增加罪案問題。認為內地人與港人不同本身並無問題,但如果因而在對待內地人時有差別,就可能成為歧視行為。不同研究正正顯示,新移民普遍認為在工作和社交上,都受到不平等待遇。

平機會建議檢討歧視條例,其中提出應否將公民身份和國籍等,列入種族歧視條例保障範圍,即是內地新移民和遊客,即使與我們同種同族,都有機會受到法例保障,現正諮詢公眾三個月。到底甚麼是歧視?支付新移民較低工資,是歧視抑或差別待遇?稱呼內地遊客為「蝗蟲」,是族群中傷抑或言論自由?立法規管歧視內地遊客和新移民,是否就能夠改變港人對內地人的觀感?
記者:趙燕婷

Thursday, September 18, 2014

2014-09-18 聯合聲明--民主回歸夢

《中英聯合聲明》最大程度紓解了當年港人對前景的憂慮,「一國兩制」,「港人治港」,「高度自治」,令不少港人憧憬九七之後當家作主。但三十年來,社會變遷,人心思潮改變,本集透過論政團體「匯點」各個成員的聚散,呈現香港政情變化、新問題湧現,以及聯合聲明的精神放諸今天能發揮甚麼作用。
記者:鄺國惠

Friday, September 12, 2014

2014-09-11 角力三十年

《中英聯合聲明》處理香港前途問題,過程曲折,中英多番角力。簽訂後,中方透過草擬基本法落實聯合聲明,英方則利用過渡期的政策,推動民主化,兩國談判角力並未完結。

專訪曾參與中英會談及過渡期事務的政治人物,回顧前途談判前後的歷史,道出《聯合聲明》的意義,並剖析這段歷史對現今管治造成甚麼影響。
記者:鄺國惠

Thursday, September 4, 2014

2014-09-04 伊波拉解毒

伊波拉於1976年在扎伊爾(剛果民主共和國前身)首次出現,由於疫情發生在伊波拉河附近的一處村莊,該病由此得名,由當時起,這種病一直出現零星個案,確診個案曾發生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,包括剛果民主共和國、加蓬、蘇丹、科特迪瓦和烏干達,初期爆發,人類感染的死亡率接近九成,整體而言,死亡率達六成。今年3月,伊波拉再次在西非大規模爆發,至今已有5個國家超過千五人受感染,八百多人死亡,當中更有當地醫生死亡及美國的醫生受感染,引起全球關注。

伊波拉並非全新品種病毒,為何數十年來,西方國家、亞洲地區對伊波拉甚少關注,今次卻相反?香港在全球化之下,出現伊波拉的機會有多大?
記者:何裕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