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December 17, 2016

2016-12-17 起跑

梁振英宣布不參選下屆特首後,曾俊華辭去財政司司長職位,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又說會重新考慮,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亦宣布參選,特首選戰正式開始。另外,選委會結果泛民拿到三百多個席位,會否影響特首選情?
記者:吳璟儁 / 鄺國惠

Friday, December 16, 2016

2016-12-10 CY棄連任

特首梁振英周五下午宣布,因為家庭原因不參選來屆特首選舉,各方對他這四年評價如何?他不參選,對特首選舉形勢有何影響?
記者:吳璟儁, 鄺國惠

Wednesday, December 7, 2016

2016-12-03 誰的公義?

中度智障人士疑被院舍院長性侵,律政司撤銷控訴。刑事案件舉證要求高,控辯雙方可以盤問證人,不過智障、腦退化人士表達能力不及常人,對他們是否公義?環境證供是否足以入罪?
記者:蔡千紅

Sunday, November 27, 2016

2016-11-26 半橋而廢

很多時興建道路會預留空位,配合日後的發展,香港目前有不少行車路及天橋半途而廢,部分閒置超過三十年,復建機會渺茫,當中不少位於市區,究竟當初為何要興建這些路?是規劃問題,抑或估算出錯?可否物盡其用?
記者:趙俊霆

Thursday, November 24, 2016

2016-11-19 盜網

網上銀行、電子支付工具等越趨普遍,近年黑客網絡盜竊帶來的損失亦年年倍增,有專家估計,去年黑客攻擊造成全球損失超過四千億美元。我們在享受網絡便利之餘,該如何保護自己,免受損害?
記者:田彩玉

Friday, November 18, 2016

2016-11-12 釋法風波

立法會議員宣誓風波引來人大釋法,釋法內容是甚麼?社會有何反響?事件對香港司法制度帶來甚麼影響?中央為了遏止港獨思潮蔓延,一鎚定音釋法,這做法對遏抑港獨思潮是否有效?
記者:新聞透視製作組

Monday, November 7, 2016

2016-11-05 釋法

青年新政兩名立法會議員宣誓時用了辱華字眼,行政長官申請司法覆核,認為兩人已喪失議員資格,而人大下周將釋法,社會有何反響?對香港司法制度帶來甚麼影響?
記者:眾記者

2016-10-29 工廈活不了?

政府在二零一零至一六年間推出活化工廈計劃,六年過去,計劃是否成功?迷你倉大火後,會不會令活化工廈打回原形?政府繼續以放寬工業用途來擴展工廈的可能性,是否可取?工廈,怎樣才能真正活起來?
記者:劉偉程

Monday, October 24, 2016

2016-10-22 宣誓風波

新一屆立法會開鑼,有激進主張的議員一宣誓就惹來爭議,結果怎收科?新一屆立法會新人不少,一代新人換舊人,新議員是帶來新衝擊還是新氣象呢?
記者:鄺國惠

2016-10-15 物管?勿管?

私樓業主每月要支付管理費,管理公司會按屋苑開支收取高達一成的經理人酬金。有業主批評管理公司借高開支多收費用,但礙於不少發展商佔大比重的業權分數,令業主未能成立法團,撤換管理公司。物管應由誰去管?
記者:羅若安

Saturday, October 15, 2016

2016-10-08 洪荒之力

運動員每次出賽也用盡洪荒之力,但政府的支援又是否足夠?奧運後,政府提出全面檢討香港體育政策,公帑資助機制以「成績」作考核,對每個項目是否公平?政府說要加強官校合作,培訓精英運動員,應如何配套?
記者:陳淑欣

Tuesday, October 4, 2016

2016-10-01 當旁人愛標籤

怎樣才算是「女神」?「肥」是否代表自暴自棄?「問題學生」是否一定沒出息?「藍絲」、「黃絲」應該怎樣界定?標籤提供資訊,助人認識,但亦容易過度歸納,對個人以至社會是好是壞?
記者:蔡千紅

Wednesday, September 28, 2016

2016-09-24 追「棕」

元朗橫洲建公屋,計劃由萬七個單位改為四千個,原因在哪?是縮減了還是分階段?當日政府公布時沒說分階段,為何現時有這說法?是先易後難還是欺善怕惡?政府覓地建屋,有人提出先發展棕地然後才綠化地,是否可行?

Friday, September 23, 2016

2016-09-17 十年窗下

二零一二年至今,屋宇署發出逾三十九萬張,強制驗窗通知書,業界估計衍生每年億元計的生意。但市場上驗窗公司良莠不齊,經常出現濫收費、牌照外判等投訴。有人驗窗後署方批出「合格紙」,鋁窗仍然飛墮,責任誰屬?
記者:田彩玉

Monday, September 12, 2016

2016-09-07 今時之選

在立法會二月新界東補選時,本土派候選人取得六萬六千多票,揚言將與泛民、建制三分天下,但選前卻被取消資格,對選舉有何影響?泛民政黨面對社會激化、青黃不接等挑戰,在今次選舉中能否保衞固有政治版圖?
記者:鄺國惠

Wednesday, August 31, 2016

2016-08-31 逐鹿港島

佔領行動後新力量湧現,今屆立法會選舉,港島區議席減少一席至六席,但最後破記錄有十五張名單角逐。港島只有兩名現任議員爭取連任,多個政黨由新一代領軍出戰,力保原來議席,政壇新丁也搶灘,最終鹿死誰手?
記者:羅若安

Saturday, August 27, 2016

2016-08-24 大水災: 險江

內地由南到北暴雨成災,南京巿是全國重點防洪城巿,七月初多個地方水浸,長江南京段汛情嚴峻。為保大城巿,農村犧牲了甚麼?防洪工程做得怎樣?提高城巿的水利標準,建設海綿城市,又能否抵擋內澇?
記者:蔡千紅

2016-08-17 大水災: 湖殤

受超級厄爾尼諾現象影響,今年內地多個省市暴雨成災。「百湖之城」武漢,多年來不斷填湖建設,湖面面積大量減少,武漢今次也成為其中一個重災區。遇上數十年來少有的暴雨,內地省市能否抵擋洪澇之患?
記者:陳淑欣

Friday, August 12, 2016

2016-08-10 救生員罷工

近四年都有救生員罷工或者集體請病假,部分泳池及泳灘需要關閉。康文署與救生員工會就人手編制、薪級職系等問題,爭持十三年,為何至今仍未解決?泳池無人巡池,是編更問題還是有人工作時間消失?
記者:何詠恩

Tuesday, August 9, 2016

2016-08-03 只加不減?

「可加可減」機制正進行諮詢,零七年推行,港鐵年年賺錢,年年加價,為何「可加可減」變了只加不減?機制有何問題?港鐵每有新路線通車,其他交通工具的乘客量大減,怎樣訂價,才能夠平衡各方的利益呢?
記者:羅若安

Sunday, July 31, 2016

2016-07-27 工資看香港

零五至一四年,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累積上升百分之十五,但「打工仔」的實際工資,卻在十年間原地踏步,究竟經濟增長成果去了哪兒?不同行業的工資變化,反映出社會有何變遷?社會是上流、下流還是不流?
記者:田彩玉

Wednesday, July 20, 2016

2016-07-20 廢物GPS

新界不少電子廢料回收場不受規管,重金屬會污染泥土及河流,但這些廢料主要不是港人生產,據統計,亞洲是接收最多電子廢料的地區,香港更成為廢料集中地,究竟這些電子廢料從何而來?最後會否擠滿我們的堆填區?
記者:趙俊霆

2016-07-13 博物多聞

博物館蘊藏著一個城市的文藝歷史,香港有否博物館文化?港人參觀博物館的習慣如何?政府計劃恆常免費開放五間博物館鼓勵市民參觀。現時每年投放八億多元在博物館,原來只有一、兩成開支用在展品上,是否用得其所?
記者:何詠恩

Friday, July 8, 2016

2016-07-06 迷你倉

迷你倉大火導致消防員死亡,舊式工業大廈欠缺防火設施,是否適合做迷你倉?近年住宅樓面積越來越小,迷你倉需求越來越大,目前有近五百個倉服務十萬人,大火之後,政府應該怎樣規管,才能同時兼顧安全及需求?
記者:陳淑欣、何詠恩

Sunday, July 3, 2016

2016-06-29 火燒倉

一場罕見的長命火燒足幾日幾夜,導致有消防員死亡,由於現場是舊式工廈,迷你倉內物件多,通道窄,很難救火。而消防採取的救火策略,一時進攻型一時防守型,是否令消防員疲於奔命,引致死傷的原因?
記者:蔡千紅、田彩玉

Wednesday, June 22, 2016

2016-06-22 大政府、小政府

退休保障討論多年社會未達成共識,然而退保只是政府施政其中一環,其他房屋、醫療、教育、社保,都牽涉公帑及稅收,相比內地社會主義或外國的福利國家,香港這資本主義社會,算是大政府還是小政府?
記者:鄺國惠

Sunday, June 19, 2016

2016-06-15 看戲

「行街、食飯、睇戲」,是港人慣常的消遣活動,但香港戲院由九三年一百二十間,陸續結束了六成,現時只餘約五十間。市民慨歎票價貴、看戲難。香港租金貴,港商寧願到內地開戲院,香港的戲院還可生存嗎?
記者:陳淑欣

Sunday, June 12, 2016

2016-06-08 甚麼是歧視

酒吧舉辦「女士之夜」,被判性別歧視,如何區分優惠還是歧視?男女廁比例應否一樣?考紀律部隊,男女體能要求是否要相同?男女有別,種族有別,社會上有很多差別待遇,是否代表歧視處處?究竟甚麼是歧視?
記者:田彩玉

Monday, June 6, 2016

2016-06-01 維修.圍標

香港每年有二千幢樓齡達三十年或以上的私樓,在強制驗樓後需要維修。近期不少圍標新聞,令業主紛紛成立關注組監察維修招標,多個屋苑更推翻維修決定。圍標難以舉證,政府在制度和法例上可以做甚麼,保障業主權益?
記者:羅若安

Saturday, May 28, 2016

2016-05-25 綠天台

城大體育館的綠化天台突然倒塌,天台種些花草為何也會倒塌?工程師計錯數?施工錯誤?下雨排水有問題導致水浸?結構本身出事?近年香港的商廈、學校紛紛進行天台綠化,有否監管?有否危機?
記者:蔡千紅 / 趙俊霆 / 關據鈞

Thursday, May 19, 2016

2016-05-18 甚麼是特權

甚麼是特權?過關有人要落車排隊,有人可以坐在車上過,這樣是否特權?報讀小學有「計分制」;同一間公營醫院,公務員排隊可以快一些,這些安排是否製造特權?長洲本島居民,上船返家是否應有自己一條隊呢?
記者:鄺國惠

Sunday, May 15, 2016

2016-05-11 泥頭山

一座存在十多年的泥頭山,再次揭露政府對非法倒泥問題束手無策。十多年來政府多次試圖堵塞法例漏洞,現存環保條例、城規條例等等,都針對違規倒泥活動,為何泥頭仍然倒之不盡?執法上出了甚麼問題?
記者:蔡千紅

Friday, May 6, 2016

2016-05-04 人機大戰

科技進步令很多工種消失,例如電話接線生或菲林沖晒員等。機械人發展一日千里,不再只做「死板單一」或「力大無窮」的工作,更多工種已被取代;人工智能的發展亦漸漸取代用腦思考的工作。整個職場將帶來無限變化。
記者:關據鈞

Thursday, April 28, 2016

2016-04-27 由細玩到大

今天兒童遊樂場設施,蹺蹺板矮了短了,鞦韆包起來像尿布,滑梯只有人的高度。以前一兩層樓高,甚至沿著山坡的滑梯,被視為不安全,但專家說,當局錯誤理解國際安全標準。而不同遊樂場設施,影響小朋友成長。
記者:何詠恩

Friday, April 22, 2016

2016-04-20 買餸難

公眾街市設施殘舊、空置率高;公屋街市則由領展負責,目前全港近一半街市由它經營,領展是上市房託,按商業原則運作,市民抱怨「捱貴餸」,商戶就要「捱貴租」,「一邊貴,一邊廢」下,市民還有何選擇?
記者:陳淑欣

Monday, April 18, 2016

2016-04-13 時尚足迹

每逢換季,不少人會捐舊衣給環保或慈善團體,這些舊衣最終去哪?有回收業入士表示,部分會出口,但仍有近一半舊衣,最終會落入堆填區。香港每日平均棄置在堆填區的紡織物近三百噸,如何才能做到真的環保?
記者:羅若安

Tuesday, April 12, 2016

2016-04-06 本土與港獨

高舉本土旗幟捍衞本土利益,「本土」要爭取甚麼?是否等於「港獨」?主張本土、甚至港獨的年輕人,如何走上這條被視為極端之路?說自己是中國人的又怎看港獨思潮?爭取港獨可能使用暴力,對社會帶來甚麼影響?
記者:鄺國惠

Thursday, March 31, 2016

2016-03-30 過橋

政府興建行人天橋分隔人車,但天橋的樓梯、斜路佔用空間之餘,部份行人天橋的使用率甚低。為甚麼巿民有橋不用?政府規劃一條行人天橋,由概念、研究、諮詢到設計,花了八年時間,仍未拍板定案,又是為了甚麼?
記者:蔡千紅

Thursday, March 24, 2016

2016-03-23 擺街

前市政局訂定小販政策,發出固定及流動小販牌照。為平衡衞生及噪音等問題,政策規管小販,打擊其餘無牌小販。有社區組織爭取政府檢討政策,容低下階層擺街謀生。三四十年前的政策,是否切合今日市民所想所需?
記者:關據鈞

Thursday, March 17, 2016

2016-03-16 寨卡

寨卡病毒席捲全球,研究指寨卡與小頭症可能存在關係,內地有數宗確診感染個案,香港爆發的風險究竟有多大?寨卡較登革熱或日本腦炎等,同樣經由蚊子傳播的疾病,哪個對社區健康構成較大危機?香港防蚊工作是否足夠?
記者:趙俊霆

Tuesday, March 15, 2016

2016-03-09 幼教免費了?

17/18學年起,政府幼教經常性開支,將由47億元增至67億元,七成多半日制幼稚園將免費,但計及全日制及長全日制,近一半學生仍要交學費。

當局稱師生比例將改善至1:11,但目前比例已是1:11,學童有否得益?
記者:何詠恩

Sunday, March 6, 2016

2016-03-02 公價消失了?

零售市場普遍存在「建議零售價」,所謂「公價」。食品、飲品、化妝品、音響、手袋、鐘錶等,供應商規定了零售商貨品的最低售價,店舖若不跟從,可能會被罰停止供貨。《競爭條例》於去年底全面實施,公價是否會消失?
記者:田彩玉

Monday, February 22, 2016

2016-02-17 套丁

去年十二月,十二名沙田原居民及發展商,因買賣丁權,串謀詐騙政府罪成被判監,法官判刑時指,本案嚴重性在於被告使用虛假文書及聲明,誤導政府及社會大眾,然而這案例並未觸及套丁是否刑事化。丁屋遍地開花,在新界各地均出現大型丁屋屋苑,究竟他們的套丁手法是怎樣的?秘密協議的內容是甚麼?多不多個案可以因串謀詐騙被入罪?

新界原居民聲言要捍衛自身利益,丁屋政策由來已久,過去多屆政府不敢處理這燙手山芋,困難在哪裡?丁屋政策何去何從?
記者:趙俊霆

Sunday, February 14, 2016

2016-02-10 旺角黑夜

農曆新年,是各區小販活躍的時候,小販管理問題一直存在。年初一,有本土團體在網上號召群眾到旺角夜市,「勇武捍衛本土特色」,結果演變成嚴重騷亂,有人擲磚頭攻擊警員,又放火焚燒雜物,期間警員開兩槍示警。今次事件中,超過一百人受傷,包括九十個警員,以及四名採訪的記者。警方至今拘捕六十四人,調查工作仍在繼續。行政長官梁振英將事件定性為「暴亂」。

其實之前一晚在深水埗,已有聲援小販的抗爭行動。有在旺角現場擺賣的商販說,食環署人手是增加了,但仍然可以做生意,有立法會議員認為,捍衛本土特色、捍衛夜市的說法只是借題發揮。
記者:鄺國惠、蔡千紅、陳昶詠、羅若安、 關據鈞、趙俊霆

Thursday, February 4, 2016

2016-02-03 無錢一身輕

現金、支票、易辦事……通通都是古老產物。

十九年前,一張「八達通」,全球矚目,一拍即付。約三年前,無接觸式信用卡亦漸漸「拍」走「碌卡」。目前全球都邁向無現金化社會,香港在電子支付及交易上,是領先還是落後?

推行全球熱話的手機支付,既要講究安全,亦要方便市民,究竟香港應該如何走出自己的路?

手機支付,又能否降低交易成本,令大至超市,小至報販,都能「拍」了算?
記者:關據鈞

Friday, January 29, 2016

2016-01-27 銅鑼灣書店

銅鑼灣書店五人失蹤,其中李波傳出在香港被帶走,他的回鄉證在香港,李太更曾往警署報案,事件引起是否涉及內地執法部門,在香港跨境執法的問題。其後證實李波身在內地,其信件稱以自己渠道回內地處理事務,李太往警署銷案,日前更有報章公開兩夫婦在內地見面的照片。但內地的環球時報曾評論,任何「強力部門」都有規避法律讓一個被調查者進行配合的辦法,令事件更撲朔迷離。

自九十年代中以來,一直有傳出內地公安來港跨境執法的事件。二千年蘇志一女兒召開記者會,說父母在肇慶因經濟糾紛被捕,內地公安曾押送他們到港寓所搜證。零四年,警方在摩星嶺道一住宅外拘捕七名形跡可疑的內地男子,身上帶有手扣。一三年,本港居民潘維曦夫婦在香島道寓所外被強行擄走,乘坐快艇回到國內,被人放到派出所外,其後潘因經濟犯罪被判刑。

蘇志一事件後,兩地警方建立通報機制,但類這疑似跨境執法事件一再出現,通報機制是否有效?一國兩制下香港能否守穩司法管轄權?
記者:鄺國惠、蔡千紅

Saturday, January 23, 2016

2016-01-20 一地兩檢

一地兩檢為方便高鐵旅客,卻惹起損害一國兩制的爭議。外國經驗如美加、英法之間,也訂定類似的境外入境審查協議,而中港關係屬一國之內的事務,是否更易解決呢?是否一定要透過基本法附件三的途徑去做呢?現時深圳灣管制站也實施一地兩檢,容許香港人員在內地執行香港法律,但部分泛民認為,這個做法不能倒過來在西九實施;為甚麼呢?在一片爭議聲中,政府調低了高鐵的回報率兩個百分點;又有人質疑高鐵效益低了,是否值得大費周章呢?說到底,一地兩檢是否真的破壞一國兩制呢?
記者:鄺國惠

Monday, January 11, 2016

2016-01-06 顛覆.創新

創新的本質是顛覆。沒有一百多年前萊特兄弟大膽試飛,便沒有今天的飛機,沒有飛機,便沒有今天的航空法例。我們不會拒絕時代革新、科技進步,不過新科技往往挑戰現行法制,如何為明日世界的來臨拆牆鬆綁,在時代的洪流分一杯羹,正挑戰全球各國政府的智慧。

香港九七年推行八達通,成為全球電子貨幣的先驅,今天卻在無鈔年代的潮流中大落後;電動單車方便省氣力,歐美、台灣、內地等早已修改單車的定義,引進並監管,香港政府十多年來並無寸進;無人機用途推陳出新,不少政府已修例應對,香港卻沿用九五年的法例規管。創科局來了,香港已準備好顛覆現狀嗎?
記者:蔡千紅

2015-12-30 退休保不保

退休保障社會討論多時,政府終於展開公眾諮詢,文件提出模擬退保方案,長者可獲發放每月三千多元。政府以「有經濟需要」及「不論貧富」劃分模擬退保方式,到二零六四年,前者的受惠人數有六十萬人,佔二百五十萬長者的四分之一。

推行退休保障,必須加稅,兩個方案加稅幅度相差十倍,文件指「有經濟需要」方案,需平均加0.4%利得稅及0.9%薪俸稅,而「不論貧富」方案,需平均加4.2%利得稅及8.3%薪俸稅。

香港人希望多交稅,退休有全民退保,還是自己儲錢退休?不同階層的人,他們退休又如何自「保」?
記者:田彩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