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February 28, 2019

2019-02-23 走「塑」之爭

全球「走塑」意識抬頭,香港不少食肆響應推行「走飲管」,卻激起部分市民及網民不滿。為何一個環保的行動,會被視為「擾民」甚至是「偽善」?餐廳想支持環保有何困難?

多國將禁用即棄塑膠餐具。本港政府亦稱,預計在今年研究推行相關政策的可能。不過,十年前政府推行膠袋稅,膠袋的使用量最終不跌反升,連帶製造出更多的垃圾。「走塑」會否帶來相同的問題?要在香港移風易俗,需要甚麼條件?
記者:方子晴

2019-02-16 此路不通

據政府官員表示,粗略估計全港私家街道有數千條。部分私家街道環境衛生惡劣,霸佔街道堆放雜物時有出現,甚至劃位自製停車場,私家道路是否成為「三不管」地帶?政府早於三十年前推出「收回及修葺私家街道計劃」,但至今只收回七十多條,為何進展緩慢?

屋苑加裝鐵閘,令公眾無法通過澳景路,來往調景嶺及藍田,再次掀起社會對路權的關注。政府擁有業權的道路,由私人屋苑管理,會產生甚麼問題?
記者:田彩玉

2019-02-09 分流得「塞」?

西隧專營權餘下四年多,政府率先拋出分流方案,提議東隧、紅隧加價最多一倍,以補貼西隧減價,拉近三條過海隧道的收費水平,預料每年可帶來八億元社會效益。不過建議涉及隧道加價,引來各黨派反對,相反如果統一調低收費,又勢必催谷額外車流,交通擠塞是否單靠分流便可以解決?
記者:林嘉成

Monday, February 4, 2019

2019-02-02 醫療‧購物券

長者醫療券推行了近十年,涉及的實際開支每年增加,去年達二十六億元,較對上一年增加了近十二億元。醫療券不可純粹用於購物,現實又如何?這一集《新聞透視》走訪不同的醫療服務提供者,包括中醫、視光師等,醫療券除了用於看病,還可以買甚麼?醫療券變「購物」券,制度漏洞該如何堵塞?
記者:蔡千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