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November 18, 2019

2019-11-16 難以收拾

《逃犯條例》修訂風波持續逾五個月,局勢不斷惡化,至近月發生幾次警察開實彈槍事件,甚至有蒙面示威者被槍傷,亦有大學生墮樓而最後死亡的事件,引發公眾人士的不滿情緒,連日走上街頭激烈抗爭,堵路、阻塞運輸系統、縱火傷人等。外界指現時警方根本未能有效控制示威場面,面對越趨激烈的抗爭,可以如何應對?
記者:趙燕婷、鄭樂晴

Friday, November 15, 2019

2019-11-09 海洋說

超強颱風山竹去年襲港,原本「沉睡」於海洋的垃圾,再次呈現人類眼前,不少市民當時自發到海灘執拾垃圾,收集到的物品,有大量膠樽、食品包裝及發泡膠盒等。每年有數以千萬噸計的塑膠垃圾流入大海,聯合國預計約三十年後,海中塑膠數量便會超越魚。政府七年前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,專責清理海岸垃圾,其中塑膠便佔逾七成。塑膠垃圾如何落入海洋?它們在水中分解成無數微塑膠,最終亦有機會回歸人類。人類是時候改變生活習慣與模式?
記者:楊嘉莉

2019-11-02 美國法案

美國國會提出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,獲得跨黨派支持。法案提供法律基礎,讓美國相關部門制裁被認為是打壓香港自由和人權的行為,包括凍結相關人士在美資產,甚至取消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等等。法案的初版在一四年佔中期間提出,五年來經過三次修改都未有共識,最新版本法案卻在短短四個月內獲通過,華盛頓有何盤算?本港示威者對國際社會關注,特別是美國法案抱有很高寄望,認為有助向北京施壓,這份法案對香港局勢帶來甚麼實質影響?
記者:趙燕婷、田彩玉

2019-10-26 上車易?

行政長官林鄭月娥,發表任內第三份《施政報告》,重點是增加土地及公營房屋供應,放寬首置人士申請按揭的樓價上限,有批評指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,「趕上車」的市民,有機會出現負資產的危機。
但要解決房屋問題,重點仍然是土地不足,《施政報告》提出會加快規劃,運用《收回土地條例》,收回新界棕地,及市區寮屋區等三類私人土地,用作興建資助房屋。這些措施幫助有多大呢?
記者:羅卓敏、鄭樂晴

2019-10-19 借錢易過借火?

近年財務公司大肆擴張,現時香港已經有超過2200間,兼且大賣廣告,只要有一張身份證就可以借錢,令人有「易借易還」的感覺,有鼓勵市民借錢消費之嫌。現時規管財務公司的《放債人條例》,由1980年制定之後,四十年來無重大修改,究竟是否仍然合時?消委會近期的研究報告指出,現時有貸款利息上限過高、濫用諮詢人個人資料的問題,政府應該如何加強監管?
記者:羅卓敏

2019-10-12 反蒙面法

反修例風波持續四個月,政府指示威暴力程度升級,宣布引用緊急法禁止示威者蒙面。立法後首個周末示威情況持續,禁蒙面是否可以減少暴力衝突?多個國家都有類似法例,人權保障和公眾安全如何平衡?今次是香港回歸以來首次引用緊急法,這條法例賦予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,不需經過立法會訂立任何政府認為符合公眾利益的法例。引用緊急法是否可以平息現時的爭議?對香港長遠會有何影響?
記者:趙燕婷、田彩玉、鄧潔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