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July 28, 2015

2015-07-25 研究再研究

政策出爐,究竟要多久?一天,一個月,還是一年?電子道路收費研究了三十年還是研究,連當初研究的青年學者現在也快退休,還未見政策成形,政府研究了三次,擱置三次後,去年再拿出來準備第四次研究,再討論,再諮詢。觸及土地利益的丁屋僭建及丁屋政策問題,即使由公認作風硬朗的官員高調打擊,也是不了了之。

研究花掉時間和金錢後,我們得到了甚麼?為何經年累月的研究再研究,最終政策還是未有蹤影?中間出了甚麼障礙和限制?本集我們跟負責經年研究的學者、監察研究進度的議員及決定研究指示的前官員,一起尋找政策研究的足迹,解開研究後政策由大變小,由小化無的謎底。
記者:何嘉敏

Monday, July 20, 2015

2015-07-18 飲水思鉛

啟晴邨有食水樣本發現鉛超標,水務署署長說是個別水喉匠焊接時用的物料有問題,對方則回應說只負責接駁街喉至水箱部分,不負責接駁大廈內喉管,說可能是預製組件出問題,究竟是焊接錫料含鉛過高?還是所使用銅喉管本身含鉛過高?事件真相如何?何以房署驗收時沒檢驗水的含鉛量?這只是個別事件還是冰山一角?

鉛對人體有害,這次驗出食水的含鉛量超標,對居民健康有否影響?鉛亦無處不在,泥土、空氣、油漆、食物都有鉛,過去的膳食調查發現,蔬菜、蠔的含鉛量頗高,市民應如何自保?
記者:趙燕婷 / 陳淑欣

Monday, July 13, 2015

2015-07-11 倒錢落海

經濟好,近年多了家庭花錢裝修家居。但有否想過清拆原有傢俬裝修,會產生多少建築廢料呢?這些廢料又會如何處理呢?

家居裝修加上建築工程等,本港每日產生六萬六千噸建築廢料,可以填滿二千七百多架泥頭車。其中全惰性廢料會運到公眾填土區,可用於填海等工程,未經分類而夾雜其他廢料的,就會運到籂選區或堆填區。建築廢料是現時少數需要支付廢物處理費的廢料,運到填土區、籂選區或堆填區,更會收取不同費用,鼓勵源頭減廢及分類。但收費制度推行十年,業界指行內仍然不會將廢料分類,為何分級收費成效不彰呢?

大部分建築廢料如木板、石屎和玻璃等,經處理後都可以循環再用,在英國,建築廢料循環再用的比例就高達七成七。本港以往會以建築廢料填海,不過由二零零七年起,本港的全惰性建築廢料,七成半都會運到內地台山填海。政府每年更要為此花約七至九億元,包括運輸費、內地許可證及內地工程監督。而同一時間,政府又會為本港各項填海工程,購買每噸一百四十五元的海砂。為何要一邊花錢處理廢料,一邊花錢購買物料呢?
記者:趙燕婷

Sunday, July 5, 2015

2015-07-04 塵爆

台灣彩粉活動發生塵爆,近五百人燒傷,為何玉米粉都會爆呢?很多粉塵,例如麵粉、糖粉、煤粉、木屑、金屬粉等,只要是可燃物,懸浮在空氣中達到一定濃度,遇熱便有可能爆炸,爆炸威力可以很驚人。過去發生過很多塵爆的工業意外,去年昆山工廠金屬粉塵爆炸146死114傷,數年前美國糖廠塵爆14死36傷,歷次意外,人們有否汲取教訓呢?
記者:蔡千紅 / 田彩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