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October 26, 2020

2020-10-24 航運悲歌

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,世界多國的旅遊業停滯,航空業大受影響,不少航空公司都相繼停飛,以香港為基地的國泰就指近幾個月,每月的支出是15億至20億元。全球有超過三萬五千個職位的國泰,最終要宣布重組計劃,削減約八千五百個職位,約佔全部職位的兩成四,而其中約五千三百人是香港員工,國泰港龍航空會即時停止營運。經過今次大裁員後,過去香港作為亞太區航運中心的樞紐地位,會否因而失去作用?
記者:鄭樂晴、陳妍妍、陳綺雯

Monday, October 19, 2020

2020-10-17 見縫插針

公屋供應短缺日趨嚴重,一般家庭需至少排隊5.5年才有機會獲編配單位,政府推算未來五年會提供9.5萬個公營房屋單位,但根據政府最新發表的《長遠房屋策略》,未來十年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為30.1萬個單位,即距離目標仍欠近四成,公屋輪候時間勢將突破六年。上屆特首為增加短中期房屋土地供應,決定改劃逾210幅「政府、機構或社區」及其他政府用地,以「見縫插針」的方式興建房屋,成效如何?
記者:鄭樂晴、田彩玉

2020-10-10 照顧.照顧者

葵涌邨上月發生倫常慘劇,媽媽懷疑因照顧患有中度智障的兒子壓力過大,最後將他勒死。疫情之下,不少社區支援服務暫停,照顧者需要面對甚麼壓力?現時中度及嚴重智障人士院舍平均輪候時間長達超過十二年,為何多年來院舍不足的問題未能解決?政府現時提供的支援,又是否可以幫助到一班照顧者呢?
記者:羅卓敏

2020-10-03 延任風波

原定九月舉行的立法會選舉,因應疫情政府宣布押後選舉一年。而人大通過的決定,讓全體立法會議員延任不少於一年。延任風波觸發泛民「主留派」和「主走派」的爭議。是留是走,民意兩極。民主黨在任期結束前舉行民調,決定去留,但最後要自行作政治決定留任。未來一年,議會的角色將會有所不同,議會以致政局會如何受到影響呢?
記者:陳妍妍

2020-09-26 基層醫療

一七年《施政報告》提出,加強以地區為本的基層醫療,葵青區作為第一個試點,營運近一年,招攬到的會員人數、接受健康篩查和評估的人數,都未能全部達標。中心解釋受社會事件和疫情影響,服務受阻。有地區人士批評中心宣傳不足,亦有醫生認為中心未盡用其使用率。將地區康健中心外判給非政府組織營運,再連結私家網絡醫務人員、地區社福及醫療團體的模式,能否有效推動香港基層醫療?
記者:劉潔伶

2020-09-19 疫下復蘇

本港第三波疫情日趨回穩,但仍有感染個案源頭不明,反映社區的隱形傳播未斷。政府檢測已「三管齊下」,本地確診數字能否清零?限制社交距離是最有效減低病毒傳播風險的手段,但對經濟打擊沉重。專家已預計入冬後又會迎來第四波、第五波疫情,社會如何為持續經濟活動做好準備?
記者:田彩玉

2020-09-12 僱、傭矛盾

外傭因疫情未能到港,部份在港完約外傭獲准簽証延期,令中介提供的中途宿舍爆滿,成為其中一個疫情爆發點。有勞工組織指,政府應該立例規管中介公司,提供適切的居住環境。中介公司則指要考量成本,要求修例收取更多的中介費。有僱主投訴有中介公司與外傭合作,刻意斷約轉工,賺取中介費後分成,亦有外傭不滿僱主工作要求太過份,更有外傭被虐打。現時,法例主要針對中介公司,是否足夠保障僱主及外傭的權益呢?
記者:陳綺雯

Sunday, October 18, 2020

2020-09-05 不一樣的新學年

新冠肺炎疫情已反覆持續大半年,芸芸學子經歷了停課、復課,再提早放暑假,轉眼間又要準備迎接新學年。教育局早前宣布,全港學校可按其原先擬定的日期展開新學年,但基於疫情嚴重,需暫停所有面授課堂。局方亦表示,如果疫情減退會考慮優先讓中六、中一、小六及小一分階段復課。升讀小一的學童面對轉換新環境,學校有何措施應對?家長協助子女學習面對甚麼困難?對於缺乏資源進行網上學習的家庭,現時的支援是否足夠?
記者:鄭樂晴

2020-08-29 失寵

近年坊間出現不少組織拯救流浪動物,部分是被棄養的寵物貓狗。現時法例規定飼養者要為狗隻植入晶片,有助追查飼養者資料,為何仍未能有效阻止棄養?政府建議加重棄養動物罰則,能否堵塞漏洞?要解決流浪貓狗問題,過往有不少地區都引入絕育放回計劃。原來香港也試過在兩區推出試驗計劃,但政府以結果未達標為由終止計劃。為何外地成功的方法,在香港卻以失敗告終?
記者:陳綺雯、趙燕婷

2020-08-22 青年宿舍

香港樓價一直在世界排名前幾位,年輕人工資不高,難以負擔。政府為了紓解他們的困難,提出青年宿舍計劃,希望年輕人可以用一個較低的價錢租樓住,可以有儲蓄及私人空間。計劃提出至今已經九年,落成的單位為何不足一百個?單人房租金平均五千多元,為何由政府出資改造的青年宿舍,租金和巿面的劏房差不多?這個價錢租金,又能否幫到年輕人?
記者:陳綺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