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December 26, 2013

2013-12-19 新移民綜援

自七十年代開始,居港滿一年的港人便合資格申請綜援,政府於二零零四年起規定,所有綜援申請人,必須居港至少七年。但這政策受到挑戰。一名新移民零六年申請綜援,因居港不足七年被拒,她提出司法覆核,在原訟庭及上訴庭敗訴,上訴至終審法院,終院判零四年起的規定違反基本法。

判詞指,政府聲稱引入居港七年規定是為節約金錢,確保社會保障制度能夠長期維持,但終院認為這個規定,牴觸了兩項社會政策,分別是單程證可令家庭團聚,及令老化社會年輕化政策。而證據顯示,引入七年居港規定而節省的金錢,款額微不足道,所以斷定這項規定與政府所聲稱的,要確保社會保障制度的可持續性,並無合理關連。

目前十八歲以下未夠七年的新來港人士可以申領綜援,過去這部分佔了新來港人士申領綜援個案的一半。判決之後,政府新增的福利開支是多是少?新來港人士的反應如何?申請綜援數目會否大幅上升?有否其他後果?政府有何對策?這些都有待探討。
記者:許少芬 / 何裕恒 / 蔡千紅 / 趙燕婷 / 陳淑欣

Thursday, December 12, 2013

2013-12-12 學位有多荒

近年不少外國商會投訴本港國際學校學額不足,削弱競爭力,來港經商或工作的外籍人士,難以為子女尋找學位而卻步。政府近幾年亦做出回應,批出多幅土地及分配空置校舍,予國際學校辦學團體擴展或開新學校。過去五個學年,合共增加了3600個國際學校學額,學位多了但仍不足以應付需求,教育局早前委託顧問做的研究顯示,到2016/17學年,本港將欠缺四千多個國際學校小學學額。

目前,就讀於國際學校的,除了外來工作、經商的外國人和本地外籍人士子女外,亦有不少本地家庭的子女,過去十年,人數更有上升趨勢,到底是什麼原因?他們是否令國際學校學位更緊張?又應否嚴格限制國際學校招收本地學生的比例?對於辦學團體而言,是否有更大誘因招收本地學生?

此外,現時全港國際學校加起來,有四千多個餘額,即有約一成學位沒人就讀,但一邊廂,不少國際學校則大排長龍,出現錯配的原因是什麼?是否通過政府不斷批地,就能解決問題?要建多少國際學校才足以應付需求?鄰近國家的做法又如何,是否有值得參考之處?
記者:宋紫晧

Thursday, December 5, 2013

2013-12-05 政改起步

政府將於年底聖誕前發表政改諮詢文件,啟動公眾諮詢,其中行政長官選舉辦法,是否包括備受爭議的「公民提名」是焦點之一。早前中央官員批評「公民提名」不符合基本法的框架,是「A貨」,這個爭論亦在泛民陣營中造成分裂。大家未討論市民如何投票,制度容許幾多人入閘參選,亦是爭議中的爭議。倘各黨派未能協商達成共識,政改原地踏步將對社會帶來極大震盪。這些炸彈如何拆解?
記者:鄺國惠

Monday, December 2, 2013

2013-11-28 排檔防火

兩年前,花園街大火奪去九人性命,排檔與民居,能否共存,頓時成為社會焦點。政府今年推行五年計劃,向願意交出小販牌照、重建攤檔、及將排檔搬離大廈梯口的販商提供資助,鼓勵商販交出牌照,騰出空間將排檔搬離民居逃生處,亦定立新指引,資助商販改用耐火物料,嘗試平衡排檔生意,與小販、行人及民居防火安全,但願意交牌的偏偏不是需搬擋的街道,新指引的排檔物料的耐火性能亦受到質疑,本集將透過防火測試、訪問防火專家,商販,死傷者家屬等,探討防火指引、資助計劃是否有效,商販與民居,能否真正共存。
記者:何嘉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