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March 28, 2015

2015-03-28 瘦田有人耕?

「瘦田無人耕,耕開有人爭」?近年本港吹起一股「務農風」,農耕成為都市人的時髦興趣,政府亦指市民對保留農業的訴求日增,要出手推動本地農業發展。

本港農業自90年代起式微,現時常耕農地只餘729公頃,本地蔬菜的市場佔有率,更由1995年的17%減至2013年的2%。不過,政府指農業的持續發展可以帶來裨益,認為有必要更積極推動本地農業發展。到底農民現時面對甚麼問題?花費公帑支援農業發展,又是否真的能夠帶來合理經濟效益?

政府在諮詢文件中提到,由政府收地發展農業園,預料佔地70至80公頃,再分租予農戶。但現時這些土地大部分由私人擁有,有原居民揚言,政府必須以甲級農地特惠補償率賠償,即是每呎970元才願意交回土地。現時農地賠償機制是如何?政府要強制收回土地,又會遇到多大阻力?
記者:趙燕婷

2015-03-21 寵物病了

據政府統計處2011年公布的數字,香港有近25萬住戶有飼養貓狗,佔全港住戶比例約一成。不少主人都會將寵物當作家庭成員,對牠們的健康尤其關注,有寶貝貓狗每天吃鹿茸丸、靈芝丸補身。然而,當寵物不幸患病,主人要給牠們妥善醫療亦不容易。有調查顯示,有八成六受訪寵物主人認為本港獸醫收費昂貴。而沒有帶寵物光顧獸醫的受訪者中,有四成四說是因為負擔不起高昂的動物醫療費用。有主人冒險充當獸醫,自行餵藥,甚至令動物因得不到適當診治而失救。

即使主人不惜大灑金錢為寵物治療,有關獸醫濫收費和質素參差等問題亦不絕於耳。獸醫的素質和專業操守,原受獸醫管理局監管。但管理局處理一宗投訴,平均需要十六個月,被認為程序冗長。

獸醫服務能否普及,直接關乎動物福祉。
記者:田彩玉

Sunday, March 15, 2015

2015-03-14 承受力

近日有市民反對自由行來港,在多個地區衝擊商場和店舖抗議,自由行帶來的影響再次引起社會關注。行政長官在兩會期間,向中央提出收緊自由行政策,控制內地旅客增長趨勢,有港區人大代表和政黨也提出,將一簽多行改為一簽若干行,減少水貨客對市民的影響。一簽多行旅客中有多少是水貨客呢?建議的措施是否真的能夠解決現時市民面對的問題呢?每年四千七百萬的內地旅客來港,對香港經濟也帶來正面作用,如何能做到兩全其美呢?
記者:趙燕婷/田彩玉

2015-03-07 諮詢完結

政圈流傳一個說法,政府要「撬四票」才可以通過政改方案,但早前醫學界梁家騮公布業界的民調結果,說他可能按醫學界的民調結果投反對票,於是政府要「撬五票」。究竟「撬票」有幾難呢?

政府「撬票」的對象主要是功能組別議員︰會計票梁繼昌、資訊科技界莫乃光,及衛生服務界李國麟,只有湯家驊循地區直選入議會。梁繼昌及莫乃光都在諮詢期最尾一個月,舉行多場業界諮詢會。湯家驊與李國麟旗幟鮮明說要商討,梁繼昌及莫乃光對是否去商討都有猶豫。身為「被撬對象」,他們的盤算是甚麼?

「撬票」能否成功,其中一個關鍵是有否中間政治力量。近年政治氣氛愈趨兩極化,中間聲音幾近消失,令願意商討的議員噤若寒蟬。究竟中間、溫和的民意是否存在呢?

湯家驊說,建立一個中間、溫和、理性的政治平台,是政改唯一出路。這是因為反對陣營日漸激進,已失去了中間選民的支持;這並不是他當年籌組公民黨的原意。李華明是民主黨二十周年黨慶籌委會主席,他說,若政府官員杯葛晚宴等於開戰。民主黨是歷史最久的反對黨,在政治光譜中多年來扮演了溫和反對派的角色。但近年社會兩極化,民主黨被批評激進化,在今次政改問題上一反上次願意談判的策略,公開擺出必定否決「八三一」框架的方案,前主席何俊仁亦宣布,在否決政改後辭職引發變相公投。

不過,李華明同時是「香港政改民意關注組」成員,他們的民調發現,半數市民願意「袋住先」,若作出改善,支持「袋住先」的比例更高。中大民調亦發現,市民支持用互諒互讓的方法解決分歧,而不是採取激進手法。溫和理性的市民是存在的,但政治組織的取向卻愈趨激進,當中出現脫節。中間聲音能否表達出來?
記者:鄺國惠

Wednesday, March 4, 2015

2015-02-28 「派糖」預算案

過去七年,公屋免租,綜援雙糧,年年「派糖」。究竟多年「派糖」成效如何?龐大的財政盈餘,能為未來帶來甚麼出路?政府的理財哲學,應該往哪個方向走?

另一邊廂,在過去幾年停售居屋及未來需要興建大量公屋下,房委會預示財政會出問題,政府一筆過撥款270億元設立「房屋儲備金」,應付未來建屋的開支,「房屋儲備金」會否是無底深潭?究竟是否足夠未來十年興建二十多萬個資助房屋單位?面對建築成本及建屋量不斷上升,如何保持公共資源用得其所?
記者:趙俊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