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July 27, 2021

2021-07-24 過渡性房屋

去年政府在施政報告承諾,三年內提供一萬五千個過渡性房屋單位,予輪候公屋人士暫住,疫情下有賓館為了生計,加入過渡性房屋先導計劃,有劏房戶陸續開始搬入,雖然居住環境有所改善,但生活仍有諸多限制。現時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達5.8年,過渡性房屋租約卻只有兩年時間,即將到期、又未上到樓的住戶前路茫茫,未來香港是否需要更多過渡性房屋?過渡性房屋能否紓緩香港的房屋問題?
記者:謝月晴、周焯彥

2021-07-17 海馬也變身

營運了超過四十年的海洋公園,去年因財務問題,面臨倒閉危機,最後立法會通過撥款,海洋公園得以繼續運作。為了解決困局,管理層提出把山下設施外判,不收入場費,改以餐飲及零售為主。公園的大方向則會由主題樂園改為保育基地,以環保為主,希望小朋友參觀後,可以配合世界觀,學懂環保知識,這個轉型受不受巿民歡迎?會不會成功呢?
記者:陳綺雯

2021-07-10 廚餘減「費」

垃圾徵費計劃討論超過15年,政府為爭取於本屆立法會通過,一再讓步,建議安排免費收集餐飲業界妥善分類出來的廚餘,再運送至廚餘回收設施。環保團體批評做法未能提供食肆源頭減廢的誘因,與政策目標背道而馳。而本港廚餘的處理能力亦備受質疑,政府興建的首個廚餘回收中心自2018年啟用,私人回收商難以競爭,正逐步縮減營運規模,對整體廚餘回收量有甚麼影響?
記者:田彩玉

Thursday, July 8, 2021

2021-07-03 國安民安

港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去年六月三十日在港正式實施。有人說,港區國安法是破壞一國兩制;另一方面,又有人說,是令香港從2019年的反修例事件的「亂」重回正軌。反修例事件運動造就兩種政見的人越走越遠,經歷一年的國安法,黃、藍陣營的人生活又變得怎樣?國安法實施又是否能令社會撕裂縫合,政府可以如何得回民心?
記者:林嘉淇

2021-06-26 越打越靚?

近年大眾對瘦的追求愈來愈熱切,廣告中宣傳「肉毒桿菌」、「溶脂針」、「無線埋針」都標榜快速瘦,這些入侵性治療都涉及醫療程序,要在甚麼情況下才可以注射?若療程經FDA認證,是否等於安全有效?2012年DR醫學美容事故,造成一死兩傷,事隔接近十年,香港對醫學美容的監管有沒有改變?當中又有沒有灰色地帶呢?
記者:馮塏淩

2021-06-19 「留」動小販

非法流動小販問題存在多年,政府為了規管而設立發牌制度,不過到七十年代已經沒有再發新牌照。政府又推出不同津貼,希望檔主可以主動交還牌照,或安置他們到政府轄下的公眾街巿或固定攤檔繼續營業。多年過去,有牌流動小販只餘下三百多個,面對多個舊區重建,他們還有沒有生存的空間?小販消失後,對社會又會帶來甚麼影響?
記者:陳綺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