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April 22, 2018

2018-04-21 學也融融?

現時全港有超過四萬名有特殊教育需要(SEN)的學生,在主流公營中小學就讀。雖然政府撥予各校的支援津貼增加,但被批評未能對症下藥,近年亦有家長不堪照顧壓力,而發生倫常慘劇。融合教育推行已近二十年,種種問題為何仍未得到解決? 記者:張璟瑩

Sunday, April 15, 2018

2018-04-14 國民待遇

國務院將港、澳納入國家規劃,提出粵港澳「灣區」概念,推動三地融合,建立宜居宜業的大灣區。目前,有五十多萬香港人至少一半時間居住在廣東,當中包括工作、創業、升學,以至安老退休,他們在兩制之下面對「國之內、境之外」的待遇,生活上面對甚麼困難?中央政府近日提出讓港人在內地可享有「國民待遇」,例如在住房、教育、交通等方面逐步享有內地居民的同等待遇,香港人未來的「灣區生活」會是怎麼樣?
記者:林嘉成

Saturday, April 7, 2018

2018-04-07 給你五百億

財政預算案預留五百億發展創新科技,平均每名香港人獲分配近七千元,雖然投放在創新科技的撥款佔GDP比例,仍低於日本、韓國等地,但相對去年預算案預留一百億,額度已大幅增加。

給你五百億,你希望政府由哪方面推動創科?光靠增加撥款,可否解決初創公司面對的困難?這一集《新聞透視》問問初創企業,從他們的經歷中反映在香港投身創科的困局。
記者:蔡千紅

Monday, April 2, 2018

2018-03-31 巴士安危

巴士奪命車禍接二連三,涉及巴士的大小交通意外,平均每天有超過六宗,車長的工時及駕駛態度備受關注。車長指摘公司待遇差,全職車長大量流失,在職車長以長工時換取加班費,疲累駕駛造成馬路上的隱形炸彈。運輸署縮減巴士車長的駕駛時數,是否就能對症下藥?

巴士公司已安裝俗稱「黑盒」的監察系統,紀錄車長的駕駛態度,甚至有公司透過新科技,對車長駕駛行為作出即時防撞預警系統,又是否有效減少意外發生呢?
記者:田彩玉

2018-03-24 說明,說不明

《商品說明條例》自一三年七月修訂後,規管了商品與服務的虛假說明。過去曾有酒家因「鮑魚福建炒飯」沒有鮑魚成分被判罰款,去年底亦有老牌酒家的粟米石斑被驗出並非石斑,而遭檢控。

早前一間健身中心,在停業前用低價吸引客戶簽約預繳。現時的《商品說明條例》雖然能夠令不法商人負上刑責,但如果要追討金錢,消費者依然無從入手。

社會發達,消費者權益日益受到重視,但商界則有聲音認為不便經營,兩者間應如何平衡?
記者:劉偉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