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September 29, 2019

2019-09-28 謠言

網絡時代,資訊爆炸,謠言得以高速傳播。有研究指,假新聞的傳播速度比真實新聞快六倍。過去數月,香港社會狀態不穩定,衍生不少政治操作的謠言或陰謀論。九月多宗自殺案,網民質疑有人「被自殺」;行政會議成員「確認」,有少女被誤導而為示威者提供性服務。究竟有無可能判別真假?專家指,謠言令不同陣營或團體之間對「事實」欠缺基礎共識,無法溝通,將進一步加深彼此的對立與偏見。謠言如何滿天飛?又是誰之過?
記者:楊嘉莉、田彩玉

2019-09-21 上網電價

政府為了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,一八年四月中公布上網電價政策,中電和港燈以每度電三至五元,向住戶或工商用戶,回購再生能源電力,較現時兩電的電價平均高四倍。中電由去年五月截至今年八月底,接獲超過四千七百多宗申請,當中八成已獲批,但在村屋或偏遠鄉郊地區,接駁電網仍有某些問題待解決。而香港不少高樓大廈的天台或屋頂又可否安裝太陽能發電設備,以加快可再生能源的發展?
記者:鄧潔瑩

2019-09-14 緊急法

五十二年前的六七暴動,政府引用「緊急情況規例條例」,兩個月間頒布五項緊急法律,防止煽動性言論或標語、賦予警隊驅散集會權力等等。這條法例賦予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權力,可以制定任何他認為符合公眾利益的規例,而毋須經過立法會審議。有說法指特區政府可以以此封鎖示威者常用網站和通訊軟件,相關條文有否牴觸基本法及人權法的保障?一條法例能否平息困擾香港多個月來的政治爭議?
記者:趙燕婷

Tuesday, September 10, 2019

2019-09-07 長輩網絡戰

近年,長者使用智能手機日漸普及,網絡上亦衍生一種獨特的傳播工具--「長輩圖」。然而,在社會氣氛對立的時刻,不同陣營都會透過長輩圖向長者灌輸政治理念,甚至作政治動員。長者除透過通訊軟件的群組收發長輩圖,群組亦是他們接收資訊的重要途徑。有研究指,長者接觸網絡時間較短,加上邏輯辯證能力較弱或認知能力下降,他們分享假新聞、假消息的比率較高。這種封閉的傳播方式令假新聞或假消息更難堵截,其影響不能小覷。
記者:田彩玉

Monday, September 2, 2019

2019-08-31 老得安心

「居家安老」的概念早於約四十年前在本港出現,過去政府曾以「五年計劃」預測社會需要,以便規劃服務,但九十年代末取消。目前資助長者社區照顧服務,主要分為綜合家居照顧服務(體弱及普通個案)、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及長者日間護理中心/單位。政府前年在施政報告,提出服務「零輪候」的目標,但兩年過去,主要資助服務項目的輪候時間反而愈來愈長,背後原因是甚麼?
記者:楊嘉莉

2019-08-24 空氣監測

據環保署資料顯示,本港其中一種污染物二氧化氮,去年在十三個一般監測站中,有六個錄得濃度年均值超標,三個路邊監測站更全部不達標。但一般監測站為人詬病離地太高,整體數量太少,未能讓市民因應空氣污染作好準備。有大學研發手機程式,發佈實時街道空氣質素,望減少空氣質素對市民的影響。到底政府所提供的資訊是否準確?市民可掌握的資訊,是否足以保障健康呢?
記者:方子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