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March 27, 2023

2023-03-25 藝團何處去?

東九文化中心將在今年啟用,西九文化區演藝綜合劇場等新場地,也即將落成,香港的表演場地越來越多,但藝術團體發展的空間有否相應增加?場地不足,可以如何讓更多演出者踏上台板?

政府每年撥款約五億元資助藝團發展,但佔整體藝術文化經常開支的比例,近年就逐步減少。本港開始有藝團自尋出路,仿效韓國音樂劇商業化模式,在私人劇場長演劇目,是否可行?政府應否在政策上協調,扶助藝團自給自足呢?
記者:李咏潼

2023-03-18 網購安全隱患

網購盛行,騙徒橫行。去年本地零售業網上銷售價值超過345億元,佔整體零售業百分之9.9,同年有關網購騙案數字亦多達8,735多宗,升幅冠絕所有罪案。警方和網上平台都說,已經用盡方法追查和預防,為甚麼騙案仍然越升越多呢?政府又應否加強監管網上銷售平台呢?
記者:李萍萍

2023-03-11 誰主啟德?

啟德機場1998年搬遷後,政府就提出發展啟德新區,但四分一世紀過去,仍然有多幅地皮「曬太陽」。政府近期公布在啟德、牛頭角等八幅用地,起三萬伙簡約公屋「救急」,但在啟德世運道的選址,就引起當區居民反彈,為甚麼會有這麼大反對意見呢?特區政府在2011年提出「起動九龍東」計劃,希望連通啟德、觀塘及九龍灣,打造第二個核心商業區,但近年經濟環境多變,這個願景還能否在短期內實現呢?商業項目暫緩發展的下,借地興建簡約公屋,是偏離規劃還是善用土地呢?
記者:李芊芊

2023-03-04 在職媽媽甚艱難

本港女性學歷和就業機會,近年明顯提升,但仍然有不少女性結婚生子後,為照顧家庭而放低事業和夢想。要做到家庭事業兩兼顧,婦女面對怎樣的難關?政府「2027年人力資源推算」報告指出,因社會老齡化、少子化,未來勞動人口會持續減少。商界和政府可以如何支援這群家庭主婦重返職場,釋放潛在勞動力?
記者:董曉鋒

2023-02-25 藏寶無「錢」途

博物館的歷史可追溯至西元前300年,但面向公眾的博物館,在十七、十八世紀才出現,成為傳播文化、教育公眾的重要機構。在香港除了公營博物館外,還有大約50間私營博物館,數目比公營博物館還要多。政府預期它們要自負盈虧,大多都沒有提供資助。由於支援不足,加上營運成本高昂,香港太空館前館長陳已雄曾形容,香港是「全世界建立私營博物館最困難的地方」。政府在2008年曾經表示有需要制訂機制,支援私營博物館發展。但在2010年開展研究後,當局表示每間博物館狀況不同,很難一概而論,要訂立機制支援博物館,究竟面對甚麼困難?
記者:張尚賢

2023-02-18 加加加

2022年基本消費物價通脹率,平均為百分之1.7。政府一方面指通脹率維持溫和,但另一方面,市民在日常生活中,各樣開支都明顯感受到加價壓力,要各出奇招應對加價潮。為何政府數據和市民感受會有這樣大的落差?這個數據會如何影響政府制定政策?過去三年政府都有派現金或消費券,來到今年經濟有望復蘇,星期三公布的財政預算案,應該繼續為市民「派糖」紓困嗎?
記者:潘琪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