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要「離線權」?
播出日期:2024-03-22
香港曾經被評為「全球最過度勞累城市」,除了工時長,不少打工仔下班後,仍然會收到工作訊息「轟炸」,如何才能平衡工作和生活呢?針對這種情況,各地近年都有相關政策探討,內地法院去年更首次作出判決,裁定公司要員工在工作時間外回覆訊息,屬於「隱形加班」,需要支付加班費。看回香港,雖然有團體幾年前提出要保障員工「離線權」,防止過勞情況,但至今社會上討論仍然不多,甚至連標準工時和最高工時都未有立法。為甚麼香港在工時政策上,一直停滯不前呢?
記者:李芊芊、李咏潼
Tuesday, March 26, 2024
2024-03-16 公屋租上租
本台調查發現,網上有不少「暗盤」違法出租公屋單位,更有新公屋租戶還未正式入伙,已開始另找租客轉租,問題有多嚴重?濫用公屋情況存在多年,每屆政府都提出要打擊濫用公屋,推出不同大行動、成立房署特遣隊等等,但過去即使住戶被發現濫用公屋,大部分都只會被停止租約,阻嚇力是否足夠?
記者:謝月晴、杜展銘
Monday, March 11, 2024
2024-03-09 回收「成本」?
醞釀多時的都市固體廢物收費,再度延期四個月,到八月一日才推行。政府期望推行垃圾徵費後,送往堆填區的垃圾棄置量,可減少最少四成,回收率就提升至約五成半。但現時社區收集點是否真的方便市民?回收量又是否足以應付新增需求?市民將回收物送到收集點之後,會再由下游的回收商處理,他們現時又有無足夠誘因和能力,消化與日俱增的回收物?當市民回收的「成本」大於徵費,政策又能否成功?
記者:李咏潼、李芊芊
記者:李咏潼、李芊芊
Saturday, March 9, 2024
2024-03-02 有片無真相
人工智能技術不斷進步,當中深偽技術Deepfake在數年前興起,「換臉」製作出仿真度極高的假影片。有人利用這項技術「復活」死者,讓後人與他們「對話」;但同時,全球各地亦出現越來越多涉及深偽技術的騙局,本港多名政要的「換臉」影片,近日就於社交平台上流傳,懷疑是投資騙局。內地和歐美近年都開始訂立,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新法例,本港是否需要仿傚呢?現時法例存在甚麼漏洞?
記者:謝月晴、杜展銘
記者:謝月晴、杜展銘
2024-02-24 急症加價?
公立醫院急症室長年爆滿,但超過一半個案都不是急症,有醫生更形容,急症室接收的大部分個案,都只是基層醫療需要。針對濫用急症室的情況,政府初步研究加價至與私家醫生看齊,是否能夠杜絕濫用呢?市民情願花幾小時輪候急症室,都不向普通科門診或私家診所求醫,背後又是否只為省錢?要真正杜絕濫用,除了加價,是否要有其他服務配套?
記者:潘琪慧
記者:潘琪慧
2024-02-17 貴租經濟?
餐飲零售業盼望通關後,旅客回來、生意也會回來。一年過去,旅客不再買買買,窮遊、深度遊取而代之;港人北上消費和外出旅行,亦使本地消費力外溢。四大核心區,旺角、尖沙咀、中環、銅鑼灣,去年吉舖滿街,有調查估計空置率高達一成,但街舖租金仍然上升近一成半,跑贏優質商場,為何市道疲弱,部分業主仍然「企硬」不願減租呢?消費者轉而追求更高性價比的商品和服務,商戶就反指租金貴無法減價,市場力量可以自行調節嗎?
記者:董曉鋒
記者:董曉鋒
2024-02-10 一路向北
去年年初通關至今,珠海、深圳成為不少港人好去處,除了吃喝玩樂,消費亦越來越日常化。其實早於10多年前,珠三角規劃綱要已經提出「一小時生活圈」概念,正正要把往返珠三角城市之間的時間,減至一小時內。隨著多項基建落成,這個目標亦不再遙遠,是否能促進中港融合?但北上消費日常化,本港各行各業又會受到甚麼影響?
記者:謝月晴
記者:謝月晴
2024-02-03 重啟23條
回歸26年,香港第六屆特區政府重新啟動《基本法》23條本地立法程序。《基本法》23條本身列明,特區政府應自行立法禁止七類危害國安的罪行。相比2002年首次嘗試立法,本港現已訂立《港區國安法》,涵蓋了23條其中兩類罪行,政府今次推出的諮詢草案,會如何涵蓋餘下的五類罪行呢?有意見指條文中關於煽動意圖、國家秘密等定義較以往收窄,會否影響普羅大眾呢?新增的境外干預罪,又會否限制本港政黨組織到海外交流?
記者:張尚賢、李芊芊、李咏潼、潘琪慧
記者:張尚賢、李芊芊、李咏潼、潘琪慧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