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August 31, 2014

2014-08-28 澳門十五年

在葡萄牙管治,賭業還未開放之時,澳門人主要從事各類輕工業,惟回歸前數年,工業紛紛北上設廠,加上治安欠佳和金融風暴,當時澳門幾乎陷入谷底,1996年至1999年更經歷了經濟負增長。

回歸後,隨著賭業進一步開放,帶動相關服務業,澳門經濟從谷底反彈,博彩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約一半,人均GDP位於世界前列,失業率則是全球最低的地方之一。不過,社會上開始有聲音,認為澳門過度倚賴博彩業,產業發展單一,青少年不滿政府沒有投放資源在其他行業,加上自由行帶來的民生影響,究竟哪些人在這個大環境轉變中受惠?哪些人會感到不滿?民怨何來?

自從六十年代「一二三事件」後,澳葡政府除對葡人或土生葡人權益重視外,對社會事務基本上採取相對放寬的態度,誠如在香港人眼中,澳門一直是個相對平靜的小島。直至回歸後,「歐文龍案」讓澳門人開始留意管治問題,再到今年中,二萬人上街要求撤銷「離補法案」,有人視之為部分澳門人,對特區政府管治不滿的一個爆發點。傳統的澳門民主派立法會議員、學者、以至今次大規模社會運動的搞手「澳門良心」,均指出這次歷來最大型示威,其實代表著澳門人對政府管治的不滿,例如沒有改善醫療、教育,公營房屋不足,樓價上升等。

新聞透視在澳門特首選舉之際,深入探討澳門回歸十五年來的巨變,及未來面對的挑戰。
記者:何裕恒

Saturday, August 23, 2014

2014-08-21 老有所依

有沒有想像過,自己的退休生活是怎樣?要儲蓄多少錢?有學者指,退休後仍想繼續中產生活,最少要儲蓄1500萬元,但強積金每月上限只有$1800,以平均壽命八十五歲計算,單靠強積金,可以捱多少年?過怎樣的生活?

三十年後,香港每三人便有一位長者,生育率低,養兒防老未必行得通。八十年代初已討論中央公積金,九十年代討論的老年金,扶貧委員會邀請學者探討退休保障問題方案,六月底有研究結果,政府八月公開報告,哪個方案可取?社會要付出多少才能保障長者最基本的退休生活水平?錢從何來?

全民退休保障在社會討論多年,面對長者社會日漸形成,退休保障制度始於足下。
記者:何嘉敏

Thursday, August 21, 2014

2014-08-14 越住越細

「一家八口一張床」,這些獅子山下的故事耳熟能詳,一家人擠於一個板間房,或一房一廳的單位,並非新鮮事。

戰後唐樓,一個單位普遍為一千呎,大部分家庭只能租用這些單位間出來的板間房或套房。但隨著中產及小家庭誕生,八十年代中,獨立的小單位湧現,逾一半的新落成單位,面積只有四百呎以下。人均面積或許大了,但單位面積卻縮小了。

踏入九十年代、千禧年代,縮水樓、發水樓登場,單位面積被窗台露台佔據,新落成單位實用面積竟可剩下二百多呎。今天,177呎單位誕生,廳與房,要二選一,廚房只剩下一個灶位,究竟是誰搬走了香港人的單位面積?是香港人喜愛細單位,還是樓價高企下被逼無奈接受?我們為了住,單位可以縮到多小?本集新聞透視,將解讀「越住越細」背後的迷思,前因與後果。
記者:何嘉敏

Thursday, August 7, 2014

2014-08-07 重建困局

目前香港已有約5000幢樓齡超過50年的舊樓,其中一半失修或明顯失修,而每年又會新增500幢50年的舊樓,但重建的步伐緩慢,追不及舊樓的增長,土瓜灣有舊樓等不及重建便已成為危樓,才作出優先重建處理。單靠私人發展商及市建局的重建安排,何時才能滿足重建需求?

為了加快重建,市建局推出的《需求主導》重建模式,接受舊樓業主提出申請。自一一年計劃開始,共接獲110宗申請,但只有8項申請成功。市建局表示因項目虧損,正檢討計劃,或會提高申請門檻。未能等及重建的舊樓怎辦?業主與私人發展商合作,又是否出路?政府要市建局自負盈虧,是否合適?公帑資助重建的話,納稅人負擔又有多大?舊樓業主可否也有其角色?
記者:陳淑欣